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历史故事《最大的堂会》

感谢故人来发布历史故事《最大的堂会》,内容如下:

从前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个什么特定的事,比如老太爷过生日,宴请一个特别的客人,邀请一个戏班或者若干好角儿,到家里或者某个会馆,搞一场或者若干场的包场,叫作堂会。

堂会的费用,比一般性的商业演出高得多。受邀的演员,一般得拿加倍的出场费。家里没戏台的,还得加上场地费。一般来讲,凡是办堂会,还得管吃管玩,一场堂会办下来,所费不赀。无论清朝还是民国,非王公贵胄、达官贵人摆不起这个谱。

因为钱花得多,堂会的戏,一般质量都比较高。如果主办者势力大,钱多,召集的名角也多,特别是余叔岩这样平日不肯露面的好角,商演不出头,堂会大多是会去的。所以,看堂会,每每代表着一种特权。跟主家没有关系,很难跻身其中。所以一般戏迷,都会挖空心思往里挤,找门子托人,把自己带进去。不过,喜欢票戏的阔爷,也可以借堂会登一下台,并指定哪个名角跟他一起唱。不过,要另出一份银子。这样的戏,好不好看,就很难说了。

晚清王公之中,肃亲王善耆是个最爱办堂会的人,不过,他比较喜欢掺和进去唱,所以,他的堂会并不那么知名。真正知名的堂会,是重臣那桐的,那家花园里的戏台,是戏迷们魂牵梦绕之地。闹义和团的时候,前门一带的戏园子,都让义和团给烧了。事平之后,演戏都转向了会馆。会馆,办堂会也多了。朝廷办新政,钱多了,所以,堂会也跟着兴盛。

当然,最大的堂会,是进宫给皇帝太后演戏。有的时候,观众就是皇帝太后两个,再加上一些嫔妃、宫女和太监。只有太后特别开恩,才放一些王公和大臣进来。听这样的堂会,配听的人,虽说是一种荣耀,但浑身不自在,因为太后和皇帝在,没人敢乱说乱动,连叫个好都不行。

进宫演过,就等于鱼跃龙门,身价百倍,出来好搭班子,演出的邀约也多,挣的包银就多。王公大臣们,都跟着太后皇帝走,宫里的喜好,就是风向标,偏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皇帝太后,尤其是太后欣赏的艺人,想不红都难。但是,进宫演戏,也得付出点代价,连名字都得合太后的意。谭鑫培艺名叫天,但在宫里,却只能叫金福,这是太后将错就错定下的名字。太后喜欢,谭鑫培就成了金福。

进入民国之后,依旧待在紫禁城的小皇帝,偶尔也会唱个堂会,但是钱不多了,也不能像旧时那样摆谱,不给钱光打赏。宫外的民国总统,如果要唱堂会,都是有特别的原因,要酬劳下面的人,或者招待外国来宾。平时没事,把艺人叫进府来,专门给他们自己消遣,这样的好日子是没了。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也是个戏迷,但只能巴着别人家的堂会混。但财政部、交通部和中国交通银行里的人,但凡有点实权的官员,都有资格办堂会。至于下面的军阀,就更不消说了。最爱办堂会的是张勋,只要他进了北京,几乎是夜夜笙歌。张罗清帝复辟,前一夜还在江西会馆唱堂会。因为半道要去办大事,故而将他最喜欢的梅兰芳的戏,从大轴挪到了前面,听完梅兰芳,立即带领一干文武官员进宫宣布复辟。完了事,连蟒袍官服都没有换,就进后台跟刚卸妆的演员们聊天。这个辫子军的辫帅,在艺人群里,人缘极好。复辟失败后,躲进荷兰使馆,还有艺人冒险进去看他。解禁之后,住在天津租界,想唱堂会,众艺人没有不来捧场的。北洋首领段祺瑞办堂会可以有请不来的人,但他张勋绝对没有这样的事儿。至于像杜月笙、张啸林这样的帮会巨头,办个堂会,可以把全国的名角全邀来,动辄几十上百,号为盛事。但国民党当家之后,政府搬到了南京,政府中人办堂会的,就少多了。北京的堂会,远远赶不上上海和天津了。

随机推荐:
门碗膜 耐克 跑步鞋 鞋子 办公室长灯 毒液5 篮球鞋 ins网红椅 无限键盘鼠标套装 AYUKO女装 哺乳期女装 潮妈 外出 陶碗 家用 wps 喜宴用酒 面具白胚 夏中长款连衣裙 宽松 男夏季裤 薄款 冰丝 弹力 宿舍风扇 床上 抓夹韩国 优雅 气质 路亚竿 直柄 乐高得宝 好孩子浴巾 海边长裙沙滩裙雪纺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